近期,一些曾经停工的超高层建筑项目重新启动建设。4月21日上午,成都绿地蜀峰468超高层项目全面重启建设。这座号称“中西部第一高楼”的烂尾楼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而就在几天前,天津117大厦也宣布即将复工。
天津117大厦曾规划为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结构第二高楼,北方第一高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一度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烂尾楼之一。如今,这两个项目都迎来了复苏的希望。
除了成都和天津的项目,国内其他城市的标志性烂尾楼也纷纷传来好消息。大连绿地中心、宁夏双子塔、武汉绿地中心、宁波中心大厦等多座超高层建筑项目宣布重启或即将交付。重庆更是有四大摩天大楼项目同时复活,包括协和城、恒大解放碑中心主楼、恒大云邸和重庆塔。此外,厦门、佛山、珠海等地的超高层建筑也相继复工。
中国是全球拥有最多摩天大楼的国家,许多地方政府曾对超高层建筑情有独钟。一方面,超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它们可以成为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不少城市加入了一场超高层“军备竞赛”,各地的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
然而,自2020年起,超高层建筑的热度明显降温。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提出要严格限制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2021年,“限高令”进一步加码,导致许多超级地标因资金链问题陷入停工困境。未完工的超高层建筑成了城市发展中的伤疤。
如今,这些项目为何能被盘活?事实上,超高层复工是经济企稳和政策发力的积极信号。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超高层建筑作为重要的城市存量资产,正迎来新的机遇。
这些近期复工、封顶、交付的超高层项目大多是十多年前规划的土地出让。全国各地第一高楼复活的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这背后正值保交楼攻坚战,第一高楼复活被视为“保交楼”的一部分。
地方置换隐性债务后,腾出举债空间,减轻了历史包袱,部分资金用于重启超高层项目。例如,成都绿地468通过专项债和政策扶持复活,天津117大厦由“国家队”企业接手,均体现了财政资金的定向注入。这些烂尾楼集体复活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国家队接盘的双重操作。
央企和国企成为接盘主力,反映了市场出清过程中政府兜底的角色。每一座超级高楼陨落又复活的现象,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城市发展逻辑交织下的一个复杂缩影。真正的考验不在复工之时,而在建成之后。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贝多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gmc.com/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