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上缠900多克穿山甲鳞片过海关被查 走私屡禁不止背后的深层问题!5月5日,昆明海关在打洛口岸查获一起特大穿山甲鳞片走私案。一名旅客腰腹部用胶带绑藏3袋鳞片制品,总重944.34克,经鉴定为濒危物种马来穿山甲鳞片。这已不是个例——2024年以来,全国海关累计查获类似案件超10起,涉案鳞片总量超3000克。
新型走私手段频现。2025年3月,腾冲海关查获385.3克鳞片粉末,旅客谎称“中药粉”。2024年5月,天保海关从旅客胸背夹层中搜出987.4克鳞片。2024年2月,成都海关破获奶粉罐藏匿鳞片案,涉案人曾因同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尽管法律后果明确,但犯罪成本低,部分嫌疑人仍存侥幸心理,认为“夹带少量不会被查”。
市场需求未断,药用迷信难破。民间仍存在“鳞片入药祛风湿”等伪科学说法,部分药材市场暗流通风报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10万只穿山甲因鳞片贸易被捕杀,资源濒临枯竭。跨国利益链隐蔽性强,非洲、东南亚走私团伙通过“人体运毒”“夹层藏匿”等方式规避检查,单克鳞片境外收购价达500元,境内转手价超千元。公众保护意识薄弱,调查显示,仅35%受访者知晓穿山甲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部分旅客误认为“少量携带无碍”。
多方呼吁保护穿山甲需“组合拳”。海关升级技术手段,推广X光机智能识别、缉私犬嗅探等技术,2024年全国海关查获量同比提升40%。专家建议将穿山甲保护纳入中小学课程,曝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社交媒体发起#拒绝鳞片#话题,超200万网友参与讨论。中国已联合东南亚国家建立走私情报共享机制,2024年跨境联合执法破获大案3起。
穿山甲的生存危机,本质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缩影。绿发会倡议:“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此类走私行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如果发现亲友携带“中药粉”入境,你会提醒其申报吗?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贝多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gmc.com/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