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胖都来”不是一个人在山寨 明星站台引发争议。五一假期期间,浙江嘉兴海宁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超高调开业,不仅在名称上与河南知名超市"胖东来"仅一字之差,还邀请了叶璇、丁勇岱等多位明星站台祝贺,引发网友热议。
开业当天门庭若市的盛况背后,这家超市的董事长身份被网友深扒,竟发现其名下关联风险高达五百多条,令人咋舌。胖东来方面则迅速采取法律行动,向其邮寄了律师函。
嘉兴海宁的"胖都来"像一颗炸弹落入网络舆论场。这家商超不仅名称与河南超市巨头"胖东来"几乎一模一样,连标志设计也让人难以分辨。网友们顺藤摸瓜,发现了胖都来背后的幕后老板——都建明。这位董事长名下的企业信息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风险警示层出不穷。天眼查显示,他个人关联的风险信息竟然高达五百多条,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其产生十足的警惕心理。
都建明的企业版图复杂庞大,但与此同时,他的个人风险提示却也惊人。四条个人风险,五百多条关联风险,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企业家危机四伏的商业操作。如此庞大的风险体系下,他还敢于高调开设一家与知名品牌"撞脸"的商超,其胆量实在令人咋舌。
胖都来官方在面对外界质疑时,给出的解释苍白无力。他们声称"胖"字寓意富足,而"都"字则取自董事长姓氏。然而如此巧合的命名,再加上与胖东来几乎一致的商标设计,这种解释显然难以服众。网友们纷纷嘲讽调侃:"如果老板姓马,是不是应该叫'胖马来'?"这种投机取巧的营销手法,反映了某些商业人士急功近利的心态,为了蹭热度不惜挑战法律和商业伦理底线。
都建明的营销策略,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狂欢,通过制造争议获得关注,将"黑红"当作打开市场的钥匙。正因如此,他不惜重金邀请多位明星助阵,试图用明星效应掩盖品牌本身的争议性质。
五一假期第一天,胖都来商超外红旗飘扬,人头攒动,一场豪华开业典礼正在上演。现场不仅有红毯铺地,还有各类表演队伍轮番上阵,热闹程度堪比小型春晚。真正让这场开业典礼爆炸出圈的,是那些为其站台的明星阵容。叶璇、丁勇岱、赵亮等一众明星纷纷发布祝福视频,不仅如此,叶璇还亲临现场担任主持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路明星的祝福,商场外墙悬挂的红色条幅上,密密麻麻印满了各路名人的贺词签名。这种阵仗,在一家普通商超的开业典礼上实属罕见。
然而,当网友发现这家商超与胖东来仅一字之差时,舆论风向迅速转变。明星们的社交媒体账号瞬间被不满的评论淹没。最先承受压力的是赵亮,他凭借"三德子"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这次的站台行为却引发了粉丝的强烈质疑。舆论压力下,这些明星不得不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措施。赵亮率先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自己"既没有收钱,也没有任何商业合作,纯粹是帮个人情"。其他明星也纷纷关闭了社交平台的评论功能,试图平息风波。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曾经挂满墙面的明星祝福横幅,在舆论风暴后被紧急撤下,仿佛从未存在过。
这场明星站台闹剧反映了当下营销乱象。为何这些明星会为一家有争议的商超站台?他们是真不知情,还是被高额报酬所诱惑?无论如何,这种不负责任的商业背书最终伤害了他们自身的公众形象。明星效应确实能短暂吸引眼球,但当公众发现被刻意误导时,反噬效果同样强烈。胖都来试图借明星光环掩盖其争议本质的计划并未成功,反而将这些明星也拖入了舆论漩涡。这一切无不证明,在诚信为本的商业社会中,任何试图投机取巧的行为都将面临公众的集体审判。
面对这场赤裸裸的"蹭热度"行为,胖东来的反应干脆利落。在网友的关切声中,胖东来官方发布声明,表示已经对"胖都来"取证,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了投诉书,同时通过EMS向对方邮寄了律师函。这种理性维权的姿态赢得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和赞赏。要知道,胖东来作为河南的零售标杆,多年来靠的不是花哨的营销,而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贴心的顾客服务。2023年,胖东来在中国超市TOP100榜单中位居第31位,销售额达46亿元,店均销售额远超同行,这些成绩背后是实打实的经营积累。
法律专家指出,胖东来完全有理由对"胖都来"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胖东来'作为驰名商标,应当受到更广泛且严苛的法律保护,而'胖都来'与'胖东来'在商标结构、读音等多方面高度相似,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误解或混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类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胖东来多年经营建立的品牌价值,不应被他人轻易"搭便车"。
与此同时,胖东来在公众危机处理上也展现出了成熟智慧。他们没有过度声张或情绪化回应,而是选择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将争议控制在法律框架内解决。这种处理方式,恰恰体现了一个成熟品牌的战略定力。网友们纷纷为胖东来点赞:"胖东来不愧是行业标杆,连维权都这么有水平。"相比之下,胖都来对律师函的态度却是回避逃避,既不正面回应,也不发布公开声明,这种"鸵鸟政策"更加坐实了其蹭热度的嫌疑。
胖东来的这场维权之战,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品牌利益,更是在向整个商业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在市场竞争中,创新与诚信才是制胜法宝,任何试图走捷径投机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和市场的双重惩罚。
开业仅仅几天后,胖都来商场便迎来了戏剧性的市场反转。曾经门庭若市、人头攒动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冷清萧条的购物环境。有网友发布的实地探访视频显示,商超内顾客寥寥无几,与开业当天的盛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令人尴尬的是,那些曾经悬挂在商场外墙的明星祝福横幅,如今已经被紧急撤下,仿佛在试图抹去这段争议历史。一位当地居民表示,商超内的商品价格并不比其他超市便宜,"有些甚至还要贵一些"。没有价格优势,没有服务特色,单靠蹭热度的营销策略,显然难以维持长久的市场吸引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胖东来持续增长的业绩。根据最新数据,胖东来4月销售额达到17.49亿元,年度累计销售额突破80亿元。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本质区别。胖东来之所以能在河南扎根并获得巨大成功,靠的是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顾客的真诚服务。当出现问题时,胖东来往往会发布详尽的调查报告,有时甚至长达十几页,展现了对消费者负责到底的态度。这种诚信经营换来的是顾客的长期信任和口碑相传。
在社交媒体上,胖都来官方账号的评论区已经成为了一场创意十足的群嘲大会。网友们发挥想象力,纷纷晒出"雷花啤酒"、"农夫川泉"、"康帅傅"等山寨产品的图片,讽刺之意不言而喻。这种集体性的公众抵制,正是当代消费者对商业伦理底线的守护。
现实给胖都来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信息透明的今天,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试图通过模仿知名品牌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被市场所淘汰。胖都来的迅速衰落证明,真实价值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而不是短视的营销噱头或蹭热度的投机行为。市场经济有其自净机制,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往往比任何行政处罚都更具震慑力。胖都来事件警示所有企业:诚信经营、创新发展才是正道,任何企图走捷径的行为,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蹭热度营销终是昙花一现,真正的商业成功需建立在诚信和品质之上。胖都来事件不仅是一场商标争议,更是对当代商业伦理的深刻检视。在信息透明的今天,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投机取巧者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贝多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gmc.com/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