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期升级了贸易政策,导致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转口贸易形势。自今年4月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不断升级,美国对某些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甚至提高至245%。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相比,2025年的美国关税2.0版本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级。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打击中国航运和造船业、加强原产地认证等措施,不仅使得依赖美国市场的外贸企业难以开展对美贸易,还严重限制了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
在关税壁垒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为了削减对华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归,特朗普政府分别于今年2月和3月对中国商品加征两次10%的关税,经过4月的“对等关税”,部分商品的关税已高达245%。此外,特朗普还取消了对中国的低值商品免税待遇。
在非关税壁垒层面,美国通过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来限制中国深加工转口贸易,尤其是针对光伏行业。2025年4月21日,美国宣布将对中国在东南亚四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布局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两项税率叠加后部分光伏企业面临的税率高达3521%。
美国还针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施加限制措施,增加了中国贸易运输成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了相关限制措施,包括高额港口费和运输限制等,试图重构全球海运规则。
美国还试图切断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进行转口贸易避税的传统渠道。这些国家加强了货物原产地证书的检验和认证,要求更多证明材料,并且对转口贸易的态度也变得更加严格。这使得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转出口面临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面对美国的贸易措施,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破局。短期内,可以寻找新的对美转口贸易国,例如中东地区的阿联酋和土耳其。这些国家具有对美贸易逆差较小以及与欧盟有关税同盟协定的优势,有利于企业开展“投资+对美转口贸易新模式”。但这也只能作为短期应急安排,如果这些中东国家对美贸易突然增加,可能会引发美方关注并加强审查。
此外,企业可以考虑出口转内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目前,一些商品已经适合外贸转国内销售,但仍存在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差异,需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同时,给予出口转内销优惠可能会挤压国内市场,因此需要配合政府补贴和消费券等方式短期内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长远来看,中国企业应进一步聚焦新兴市场,以应对美国的转口贸易限制。利用美国政策内顾倾向加剧的情况,积极与其他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例如,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利用美国减少在非洲投入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协议和国际经贸合作园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同欧盟加强谈判,双方都有抵制美国关税的共同诉求,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解冻,扩大双方经贸合作。
稳定国内信心也是关键。从战略角度看,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长期冲突对双方均无益。即使未来竞争态势仍在,贸易层面的相互依存也难以割裂。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贝多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gmc.com/5701.html